==溧水114網(wǎng)==

標題: 文史前輩談家譜的重要性(作者李厚發(fā) 陳孝金) [打印本頁]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0-11-25 12:24
標題: 文史前輩談家譜的重要性(作者李厚發(fā) 陳孝金)
        前些時日,曾發(fā)過一篇《家譜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哪?http://m.fs-ll.com.cn/thread-522588-1-1.html。近來我比較關(guān)注《溧水古今》,也不時將其中相關(guān)感興趣的好文錄入轉(zhuǎn)成電子版來保存, 今天錄入的一篇來自《溧水古今》第九輯(紀念溧水縣建縣一千四百年專輯、一九九一年八月由縣政協(xié)學(xué)習(xí)文史委員會編印)好文《瑣談溧水的殘存家譜》,是由兩位文史前輩李厚發(fā)、陳孝金合作撰寫的,個人讀來深感家譜對地方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兩位作者也從幾個方面談了他們獨到的見解,很有必要推薦給大家分享,感謝您的耐心品味! (, 下載次數(shù): 88)
                                                                                                                轉(zhuǎn)發(fā)者 健康快樂
                                                                                                               2020年11月25日


瑣談溧水的殘存家譜
作者 李厚發(fā) 陳孝金
(原載《溧水古今》第九輯“史志園地”版塊第213-218頁,
                                             一九九一年八月政協(xié)溧水縣學(xué)習(xí)文史委員會編?。?/font>
    民國時期,溧水的氏族大姓多存有家譜、族譜,并視若神靈,奉若珍寶,平時不得隨便翻閱。即使是本族人也只能在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六曬譜時方得一見,外族人要閱讀更是難上加難。新中國建立后,家譜、族譜仍有本族之長者保存。特殊時期,一套套的家譜連同譜箱被抄走,和線裝書、古字畫一道被堆成小山一樣,然后燒為灰燼。《溧水古今》創(chuàng)刊后,縣政協(xié)文史組提出了從遺存家譜中挖掘地方史料的設(shè)想。1984年全縣開展文物普查時,也把尋訪家譜作為任務(wù)之一。但由于當年家譜大多被毀,即使有“漏網(wǎng)之魚”,群眾存有顧慮,也不肯承認藏有,更不肯供人翻閱,所以尋訪工作十分艱苦。后來通過細致地做思想工作,終于查閱到二十余部家譜。當年這些留存的家譜,或被掩埋于地窖之中;或被砌于墻壁之內(nèi);或被束之大樑之上。詢其原因,答曰:有些是在查抄前先已將譜轉(zhuǎn)移;有些是在查抄時只交出大部分而保存了一本譜頭;有些是在大火焚燒前從書堆中偷出一、二本。所以這二十余部家譜成套者很少,多數(shù)已殘缺不全。之后,在地方志編纂過程中,各地又陸續(xù)查訪到一些,柘塘鎮(zhèn)在16個村莊已發(fā)現(xiàn)了14個姓氏的19部家譜,多數(shù)也已不全。可見在浩劫之余,全縣至今還保存了為數(shù)不少的家譜。
    我國編修宗譜由來已久。漢代以前主要是記載帝王諸世系的史譜;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地方官僚維護門閥的工具;宋代時官宦之家已編修宗譜;明代起才開始普及于民間。太平天國戰(zhàn)爭期間,溧水民間的家譜曾遭過一次浩劫,清末民初,各大家族千方百計進行了家譜重修工作,今日所見,多數(shù)為這段時期所刊刻。在舊中國,宗譜編修是用以維系封建家族的。毛主席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曾說到族權(quán)“就是指宗祠、族譜所維系的家長系統(tǒng)”,而“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nóng)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當年跟著共產(chǎn)黨鬧革命的人,被視為“謀反亂上”,宗族規(guī)定是不準進入家譜的。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不提倡重修家譜,這是因為編纂的主旨在于宣揚忠、孝、節(jié)、義等封建道德,上下、尊卑等封建倫理,宗派、門第等封建觀念,是為維護鞏固封建制度服務(wù)的。
       家譜雖然存有較多封建糟粕的一面,但仍不失為地方重要文獻的一部分。在它之中蘊藏著大量有關(guān)人口學(xué)、社會學(xué)、民族學(xué)、經(jīng)濟史、人物傳記、宗族制度等資料。這些資料對研究地方史志乃至學(xué)術(shù)研究又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我們對家譜并無研究,但從現(xiàn)時查閱到的溧水地方姓氏家譜中,發(fā)現(xiàn)以下一些方面的資料,看來還是有其參考作用的。
       一.家譜中《藝文志》保存了一些重要名人的佚文和地方文藝資料。
    曾任溧水縣知縣的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所作的“插竹亭記”,清順治、康熙《溧水縣志》雖有收錄,然外間已很難見到這兩本縣志,有人認為此記已成為“佚文”。我們從《俞氏宗譜》中卻看到了周邦彥于宋紹圣三年(1096年)撰寫的“插竹亭記”全文,并刊載了“插竹亭圖”。為周邦彥詞文的研究者提供了參證資料。明嘉靖、隆慶年間,邑人陳梅崗在白石觀村營建的梅崗別墅——白石園,其規(guī)模宏偉,為當時縣內(nèi)著名園林,今已湮沒。可我們從白石觀村保存的《環(huán)步港陳氏宗譜》中,不僅看到了“白石園圖”,再現(xiàn)了園林的規(guī)模和布置,而且查到了明代進士金華王葵亭所撰的“白石園記”全文。該文對白石園的營建時間、規(guī)模、園內(nèi)的亭臺樓閣、假山池沼、蒼松翠柏、綠柳修竹、萬花百果,描述得十分細致,并對中山八景之一的“金井涌泉”, 留下了歷史鏡頭。是篇值得一讀的記文。柘塘《邱氏宗譜》、孔鎮(zhèn)《俞氏宗譜》的重修宗譜序,不僅保存了清溧水進士濮瑗于道光年間為邱姓、俞氏所寫修譜序的原文,也留下了其書法手跡,十分可貴。
       二.家譜的《遷派考》提供了各個戰(zhàn)亂時期的歷史資料。
   《環(huán)步港陳氏宗譜.王村村址記》,記述了該村原是王姓的居所。唐末農(nóng)民起義中王姓族人逃離了王村,南宋后期陳姓移居到此村,至今仍稱為王村。群力鄉(xiāng)山口劉村《劉氏宗譜》,記載了元末曾有一支紅巾軍隊從句容縣境內(nèi)向山口村開來,劉姓聚集族人憑險據(jù)守,紅巾軍未能進該村而轉(zhuǎn)向鄰近村莊。留下了珍貴的史料。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太平軍與清軍、地方團練在溧水鄉(xiāng)村長期的拉鋸戰(zhàn),平民百姓被打死。餓死和逃亡以及屋宇祠堂被毀等戰(zhàn)亂情況,幾乎各姓氏的家譜都作了較詳?shù)挠涊d。
       三. 家譜《鄉(xiāng)井志》為農(nóng)村地名的變遷提供了歷史資料。
    柘塘艾園村村名的變遷是個很好的例證。艾園村《謝氏族譜》和《張氏族譜》稱該村原名艾莊村(艾氏莊園)。明代謝姓從本縣思鶴鄉(xiāng)遼園村(今石湫鄉(xiāng)亭山行政村謝家村)招贅到艾園村艾姓人家。后來謝氏為不忘遼園村的“故園”意,將村名改名為艾園村。謝氏老人至今還稱其為“外莊村”,其意原為外公、外婆所住的村莊。柘塘鎮(zhèn)共和行政村李家村的李姓是明朝遷居來村的。《李氏族譜.譜序》稱其為“生田圩”村。在譜中另存有“李中社村記”文曰:“中社村者,李氏之古村名也。憶自先九公居徙于此,卜中孚之吉,謀后啟之安。斯村也,位列中孚,故名中社村”。根據(jù)這個記載,既說明該村村名經(jīng)過中社村——生田圩村——李家村的演變過程;同時進一步證實了該圩名叫“生田圩”,而不是群眾說的“生鐵圩”。又如《章氏族譜.蟾山說辨》一文,更正了舊縣志把“蟾山”誤作“錢山”、“前山”的記載。烏山鄉(xiāng)北部的章西圩,明萬歷《溧水縣志》稱為“臨金圩”,《章氏族譜.蟾山祠堂上梁文》中稱之為“靈慶圩”,這既印證了該圩的古名,又為進一步考訂圩名的來歷和沿革,提供了歷史資料。諸如柘塘鎮(zhèn)小范村的古名謝凌崗,茆家村原名東山村等,對村名、地名的變遷提供了可靠資料。
       四. 家譜《流行傳》和《變遷考》提供了主姓氏遷溧時間和原因。
   《俞氏宗譜》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俞氏重修宗譜序”云:“......溧邑俞氏者舊家出河間暨新安......以黃巢之亂遷長田,再五世尚書洪公乃攜孫璠公遷建康之溧水,溧之有俞氏從此始也”。從我們所看到的家譜中,最早遷溧即開泰村的張姓,于東晉咸康四年(338年)先遷句容戴亭,后分支遷徙溧水定居的。到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及元、明、清各代遷入者逐漸增多,其中以南宋從河南、河北、山東遷入的最多,而且都成為溧水的著姓大族。南宋期間遷來溧水環(huán)步港的陳姓,嗣后分居到全縣五十多個村。明代初年遷來溧水的章姓,到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重修宗譜時,章姓已遍布溧水縣崇賢、長壽、歸政數(shù)鄉(xiāng)和江寧、句容等縣計五十三村。家譜還記載了各姓氏遷溧定居原因,或避戰(zhàn)亂、或在附近做官、或置有田產(chǎn)、或經(jīng)商等等。這些流遷情況為人口學(xué)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料。
       除此以外,家譜中還刊有當?shù)刂⒅h及重要名人為大姓修譜寫的序文、人物傳記、祝壽文、旌表文等;有的家譜記載了該姓族人修路、造橋、救災(zāi)等公益事業(yè);還有家譜記載兩姓之間為山川、地產(chǎn)糾紛的訴訟文。判決文以及各姓氏制訂的本族倫理道德、家規(guī)族法等等。這些留存于家譜的資料,都是可以發(fā)掘研究的內(nèi)容。
    我們查閱到的家譜多數(shù)已經(jīng)不全,就是存留至今的家譜,固然有些保藏得還好,但也有些已被鼠咬、蟲蛀或水漬霉變而字跡模糊不清。近年來更有將家譜當廢紙賣給廢品收購站的,一套《巉山端木氏宗譜》就是一例。我們認為這部分存留民間的家譜,如不采取措施予以妥善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陸續(xù)遭致散失、毀光。為此,希望縣文化部門、檔案部門和藏有家譜的族人,共同重視現(xiàn)存家譜的保護工作,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把能反映地方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等資料的家譜保存好,使它為當今兩個文明建設(shè)服務(wù)。



作者: WSGjlnj    時間: 2020-11-25 17:10
看看。。
作者: 無想山下    時間: 2020-11-25 17:35
家譜方志地方文化必不可少
作者: 李良垂    時間: 2020-11-25 19:13
為溧水點贊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作者: 寶貝微笑    時間: 2020-11-26 05:03
家譜成為一種紀念了。。加上以前的計劃生育,現(xiàn)在很多還不愿意多生。。一個大家庭。。后面慢慢都沒人了
作者: 胡法鎖    時間: 2020-11-26 08:42
以前老一輩一生養(yǎng)五,六個。甚至兄弟姐妹八,九個?,F(xiàn)在年輕人生養(yǎng)2個都嫌多!時代條件變化大!
作者: 無想山下    時間: 2020-11-26 10:25
胡法鎖 發(fā)表于 2020-11-26 08:42
以前老一輩一生養(yǎng)五,六個。甚至兄弟姐妹八,九個?,F(xiàn)在年輕人生養(yǎng)2個都嫌多!時代條件變化大! ...

成本高,費精力,特別是上學(xué),農(nóng)耕生活時,人多力量大
作者: 日月歸明    時間: 2020-11-26 13:23
胡法鎖 發(fā)表于 2020-11-26 08:42
以前老一輩一生養(yǎng)五,六個。甚至兄弟姐妹八,九個。現(xiàn)在年輕人生養(yǎng)2個都嫌多!時代條件變化大!

我曾祖父生我爺爺兄弟姐妹八個。
作者: 希夷    時間: 2020-11-26 14:45
溧水古今,老一輩留下的寶貴財富。
作者: 清潤軒    時間: 2020-11-26 19:36
家譜其實就是記載你是什么時候來的,又是什么時候沒的!
作者: 無想山下    時間: 2020-11-27 07:39
清潤軒 發(fā)表于 2020-11-26 19:36
家譜其實就是記載你是什么時候來的,又是什么時候沒的!


                               
登錄/注冊后可看大圖
解決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又到哪里去?
作者: 健康快樂    時間: 2020-11-30 07:06
希夷 發(fā)表于 2020-11-26 14:45
溧水古今,老一輩留下的寶貴財富。

近來不斷翻閱《溧水古今》各輯,深感當年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組(后稱為學(xué)習(xí)文史委員會)及老前輩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見聞文章彌足珍貴!




歡迎光臨 ==溧水114網(wǎng)== (http://m.fs-ll.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