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hù)城池的神。自唐代以來各郡縣皆城隍,成為一種風(fēng)氣。溧水小東門外原有一座城隍廟,始建唐會昌四年(844年),廟中供奉的城隍原是溧水縣令,叫白季康,因病死于任上,不久被奉為本縣城隍。現(xiàn)在每年陰歷四月初一,十月朝(初一)溧水廟會,就是為紀(jì)念這位城隍而形成的傳統(tǒng)集日。
白季康,原籍山西太原,從他祖父白溫起移家至下邦(今陜西省謂南縣東北),季康是唐代下級官吏,曾任過華州下邦縣尉、懷州河內(nèi)縣丞、徐州彭城縣令、江州潯陽縣令、宿州虹(音貢)縣縣令,約在唐貞元十四年前到溧水任縣令,后因病卒于任上。
他的夫人河?xùn)|薩氏,生二子、一女。長子居中任杭州於潛縣尉;次子執(zhí)中,任睦州遂安縣尉;女號鑒虛,未笄而出家為尼。薛氏去世較早。后娶高陽敬氏,生一子二女。女皆早夭;子敏中,長慶二年中進(jìn)士第,后來曾先后任唐武宗、宣宗、懿宗三朝的宰相。
白季康還有個堂侄,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白居易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即貞元十四年(798年)秋天,曾到江南來??赐武嗨h令的叔叔。當(dāng)時溧水屬宣州,白居易經(jīng)他叔叔白季康的介紹,于貞元十五年(799年)到宣州拜見了宣歙觀察使、宣州刺使崔衍,參加了宣州鄉(xiāng)試。當(dāng)時崔衍對白居易的詩賦十分賞識,選拔他作為宣州的貢生,到京城應(yīng)試。白居易在《送侯權(quán)秀才序》一文中自稱“貞元十五年秋,……為宣城守所貢,明年春,予中春官第”。貞元十六年二月,他到長安應(yīng)試,由中書舍人高郢主試,白居易以第四名中進(jìn)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白居易的溧水之行,是他一生中的轉(zhuǎn)折點。他在中進(jìn)士第后曾寫了熱情洋溢的《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崔中丞》的詩。詩中稱“…身忝鄉(xiāng)人薦,名因國士推,提攜增善價,拂拭長妍姿?!?提到了乃叔對他的提攜。
白季康去世后,歸葬于下邦。太和七年,季康之妻敬氏卒于下邦。當(dāng)時諸子盡歿,獨敏中一人操辦喪事,將敬氏與白季康及夫人薛氏合葬。白居易為此回下邦參加葬禮,并應(yīng)敏中之請撰寫了《唐故溧水縣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銘并序》。稱“公(白季康)為人溫恭信厚,為官貞白嚴(yán)重。友于兄弟,慈于子侄,鄉(xiāng)黨推其行,交友讓其才。自尉下郵至宰溧水,皆以廉潔通濟(jì)見知于郡守,流譽于朋僚”。一般的墓志銘,本來就是隱惡揚善,歌功頌德之作,白居易作為晚輩對其親叔父的評價,自不免有過分頌揚之嫌,但人以文傳,白季康這位溧水縣令卻因此受到歷代研究白居易的專家們關(guān)白季康在溧水任職的年代及其誕辰日期,至今眾說紛紜。如《溧水縣志·官師志·職官表》中,謂其在唐代元和間(806-820)任本縣縣令。而明代知縣張錫命所作《重修城隍廟記》又稱其在“長慶二年(822年)……除令于茲”。
今人陳友琴、王拾遺等則考證他是在唐貞元十四年(798年)之前到溧水為令。再如他的誕辰:南宋人王端朝在《重修正顯廟記》中說“四月十有八日,邑人記侯(季康)誕節(jié),競為侯壽”。明萬歷間知縣陳子貞在《城隍白府真君事略引》中又說“壬午(萬歷十年,1582年)孟夏十有八日,邑民以真君誕辰,循故事,舉慶會”到了后來,人們也說不清到底那一天是白季康的誕辰,如不祭祀又怕得罪城隍老爺,于是便在每年陰歷四月初一,十月朝(初一)舉行兩次廟會,為城隍老爺作壽。這個習(xí)俗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白季康為什么被奉為城隍?我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是唐代各州縣紛紛建城隍廟,奉祀城隍,溧水也不例外。這就為白季康當(dāng)城隆提供了條件。第二是白居易為白季康作了墓志銘。白居易是我國唐代大詩人。他的詩在當(dāng)時就影響很大,不脛而走,太和八年(834年)白居易作《唐故溧水縣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銘并序》無形中抬高了白季康的身價。開成二年(837年)“邑掾翟畋率民就縣治大樹下筑土壇瓶祠祀之”。第三據(jù)《溧水縣志·官師志》稱,白在水“多惠政,而竟卒于官,邑民思而俎豆之不衰,遂為神,即本縣城隍是也”。在《溧水縣志藝文志》內(nèi),收錄有許多歌頌白季康的詩文,這些詩文都是說白季康保佑溧水“蝗不入境、火不延二、水不停宿”。水、火、蝗是古代勞動人民所難以抗御的三種天災(zāi)。人們?yōu)榱似砬笃桨?把希望寄托到了城隍神的身上。第四是父以子貴。會昌二年,宰相李德裕薦敏中為相武宗命其入翰林院為學(xué)士此后他在五年之間十三遷,到會昌六年正式登上相位,居四輔之首。在這種情況下,溧水縣令把縣衙門讓出來作為城隍廟,并派專人“不憚千里,赍香幣往下邦迎請府君神主入廟?!闭桨寻准究捣顬殇嗨某勤蛏???磥戆准究抵援?dāng)上城隍,正是由于他是少傅(白居易)之叔,宰相(白敏中)之父,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溧水古今》1986.7第四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