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19-12-12 11:02 編輯
原著作者:吳大林
錦繡堂《吳氏宗譜》 《吳氏宗譜》四卷,吳祖起纂修,民國五年(1916)錦繡堂木刻活字印本。共印3部,以 “智、仁、勇”三字為領譜字號。溧水區(qū)石湫街道向陽村小吳家現(xiàn)存“智”字號一部。《中國家譜總目》收錄。
卷一,新序、誥命、目錄、修譜名目、題吳氏族譜敘、圖像、題吳氏宗譜序、文貞公正肅公源流、柔勝公源流、舊序、宗規(guī)、宗禁、宗法、凡例、定名例、遷徙錄、領譜字號。卷二至卷三,世表。卷四,行實、贊、小傳、捐輸名目、譜跋、新跋。
明萬歷年間,十二世孫加年公復遷居石臼湖濱的永安村。故這支吳氏以加年公為第一世。
清順治二年(1645),錦繡堂吳氏由在獅子山當私塾先生的吳孺敦創(chuàng)修家譜,取名《家征》。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吳大昇等二修,道光十六年(1836)由吳名延等三修,此為四修。
讀了此譜,有兩大收獲。
其一,明確了吳潛狀元坊的大致方位。
溧水曾有兩座狀元坊,一座是俞栗的狀元坊,在中大街,現(xiàn)在方位地名仍叫狀元坊。另一座是吳潛的狀元坊?!肚′嗨h志》記載:“狀元坊,為宋吳潛立,在拱極街?!倍皹O街在哪里?很少有人知道。此譜載有《狀元坊圖》,即指的是吳潛狀元坊。圖中吳潛狀元坊的一側(cè)標有三眼井,三眼井位于北門橋的外側(cè),這說明吳潛狀元坊位于明清溧水縣城的城外。我推想在宋元之際,吳潛狀元坊是建在溧水縣城之內(nèi)的拱極街。元末明初,溧水縣城南移,吳潛狀元坊被留在城外了。
插竹亭《俞氏宗譜》中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再修狀元坊碑記》,稱:“考縣志,宋時邑人登上第者二人。今惟大中坊(街)俞狀元坊巍然尚存?!笨芍獏菨摰臓钤辉缫褵o存了。
其二,發(fā)現(xiàn)清初教書先生吳孺敦的家世,以及他和吳甡交往的故事。
吳孺敦的父親名吳應禮,字維恭,是吳右溪的第四子。他家里很窮,“土無卓錐,家無宿儲”.二十四歲才娶湯氏。經(jīng)過他們二人“同心黽勉,夙興夜寐”,家境漸好,置田治屋。吳應禮的哥哥“嘗負官私(司),力不能償”,吳應禮“典衣及衾”,其夫人湯氏“脫簪珥佐之”。他父母去世,吳應禮全力承擔喪葬費用,不要兄弟們承擔。
吳孺敦是吳應禮的長子。他名為吳正己,字孺敦,號石湖子,別號湖天釣叟。他第一次參加縣試就被錄取。后來教諭吳世濟(字楫侯,崇禎元年,即1628年任)主持月課,他“屢擢第一”,“ 弱冠補博士弟子員”。似乎他在科舉上會有很大的成績,但“時值鼎革,宏愿未抒”,在農(nóng)村從事教職四十余載,溧水知縣王鼎胤(字六符,順治四年,即1647年來任)對他有“清風師世”之褒。因為吳孺敦主編了吳氏第一部家譜,取名為《家征》,所以他的家世,以及他與吳甡交往的故事被記錄了下來。
1、吳孺敦的家世
關(guān)于吳孺敦的家世,駱山楊公翰的《宗譜舊序》,和高淳人吳會暲的《孺敦公七十壽序》這兩篇文章給予了詳細的介紹。 宗譜舊敘 中山吳氏既修家譜矣,而其續(xù)之后集又名之曰《家征》者何?夫曰征者,蓋可以征諸人而不疑,而曰《家征》者又以傳諸遠而不訛也。我瀨庠友孺敦,才壓中山,聲騰壁水,蓋博物君子也。嘗設教于獅山,與余子若孫締社湖上。余因既老歸耕,獲問奇門下,間以《家征》示余,余捧而觀之焉。則吳氏之支系源流,偉人杰士,文獻典籍大較可睹也已。乃掩卷而嘆曰:孺敦其可謂仁孝矣。今夫縉紳之家,其先未必無所遺也。顧其子若孫,惟金玉是寶,田宅是重,視諸剩簡余編,率為陳物,束之高閣。鼠嚼蟲蝕,囗不加省。間有可以娛目者,或一時展玩,茍非甚當于心,則亦不甚愛惜。卒之金玉銷亡,田宅蕩廢,舉以售人,人視之為無用。遂致之腐爛泯滅,莫可收拾。吁,可慨也。吳為中山世家,自周迄于今,其家乘之所傳者多矣。孺敦深慮其無稽,乃為之考其本始,詳其遷徙;分別人物,以尚賢能;志其丘垅,以識根本。歲日久遠,昭若臚列,可以征諸人,可以傳諸遠也。已光于前,而裕于后,其所以昭先德于無窮,示世守于勿替,是意亦深遠哉。嗟夫,孺敦真可謂仁孝矣乎!吳之子孫生乎千百載之下,而勤思千百世之上,庶一寓目間,而可以得其概矣。是故孺敦仁孝之心矣,茲固孺敦作之之意也。余特為序而言之。 旹 大清順治二 年歲次乙酉春正月 吉旦 賜進士出身南京太仆寺正卿前河南布政使司左布政眷生楊公翰頓首拜撰 孺敦公七十壽序 余未釋褐時,設科于石臼湖之西。而湖東卞氏延我伯氏為之弟師,因振鐸于獅子峰焉。相與締社湖上,每逢花晨月夕,或把臂登山而舒嘯,或連袂臨流而賦詩,卒焉放棹湖天,悲歌擊楫,幾不知人世間復有天地焉。迨余一行作吏,旋于故國交游相遠,而簿書之暇,未嘗不思湖游樂事,見我伯氏于夢寐中也。言念未已,適有族眾來余官舍,慰余撫余后,即以伯氏伯嫂同登古稀,命俚言以致祝。余思伯氏只服以事二人,而溫情勿渝;敬恭以事厥長,而疾徐循節(jié)。生平無浮言,無劇色,篤于宗黨之誼,而宗黨間靡弗親愛之。其與人交也,始終如一,絕不以盛衰改節(jié)焉。故幼習公車,寒暑不輟,弱冠游圜壁,英英逼人。設絳于石湖者,幾四十余祀,其一時桃李盈門者,咸循循雅飭,率多斐英泮林也。至其為文,奇郁典贍,三代瑋寶,士林中咸望出而霖雨蒼生,羽儀王國。奈時值鼎革,宏愿未抒,遂不欲身掛卅網(wǎng),都人士罕見其跡,邑有司聞聲相思。惟知杜門著書,與靜月飛觴為伍,故于風雅韻言,則益以工也。如《陋巷蕪句》《湖上小草》《靈蕉堂蛩韻》《綠天居蕪言》,迄今膾炙人口。是以宗伯鹿友翁有湖天釣叟之聽,而邑侯六符公(王鼎胤,字六符,由進士,順治四年任溧水知縣)有“清風師世”之褒。以故誕育賢囗為里中英望,長君雄才偉略,名噪中山,饒古俠士風;次則深識遠覽,善于奇贏多藏,可幾陶白。吾知桂芝繞膝,蘭玉盈階,異日式黃發(fā)而貤封者,可不蔡而必矣。余緣蕪仕牽人,不獲從姻友子侄間歌笑融融,吹塤箎以相樂,敬緘千里之外一言,以貽予宗人曰,其為我進一觴,再進一觴,以致三多之祝。 旹
康熙旃蒙單閼成歲小陽月中浣之吉 山西忻州定襄縣知縣淳陰愚弟會暲頓首拜撰
2、吳孺敦與吳甡的交往
吳孺敦與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吳甡有著深厚的交情。據(jù)傅章偉先生考證,吳甡是在崇禎十七年(1644)初秋隱居在溧水的,十年之后,他才回到興化的老家。在《吳氏宗譜》中錄有吳甡的《舊敘同宗小引》《石湖子三世孝友小傳》《湖天釣叟聽》《付石湖子》《寄孺敦子》等五篇文章。 據(jù)吳甡說,他與吳孺敦是在溧水石臼湖濱的卞氏之家結(jié)識,當時吳孺敦在卞家任教師。“予偶泊舫行吟澤畔,邂逅相遇”,后來吳孺敦編纂《家征》完稿,拿去征求吳甡的意見。吳甡在《舊敘同宗小引》中考證興化吳氏與溧水吳氏實“同源而異派也”。他說溧水吳氏“始祖文貞茂成公為瀨廣文”,又稱“ 予祖茂業(yè)公,為興化廣文”,茂業(yè)“實與溧水茂成公兄弟也”?,F(xiàn)將吳甡的這五篇文章轉(zhuǎn)錄如下,并附吳會暲的《孺敦公七十壽序》供大家研究之用: 舊敘同宗小引 始祖文貞茂成公為瀨廣文,因于是居,生履齋柔勝公(編者按:履齋是吳潛的號,此處有誤)。公于宋淳熙間登辛丑進士,贈太師、左丞相,能股肱王室,惠愛黎元,謚曰正肅。予祖茂業(yè)公為興化廣文,亦即于是居之,實與溧水茂成公兄弟也。至明嘉靖甲辰,有庠士訊公者曾逾興化,一稽其譜矣。予每于髫齔乃祖乃父之時雅為道之,后以江山修阻,往反漸疏,予亦宦海茫茫,未遑謁祖。迨予既放歸耕,值乙酉國變,避亂于瀨之石臼湖。湖之干有卞宅焉,而孺敦子適館于其家。予偶泊舫行吟澤畔,邂逅相遇,詢其源流,考其譜系,實與予同源而異派也。噫嘻,是蓋文貞、正肅列祖之靈,假茲良會,使予輩一篤同宗之誼乎?時孺敦子《家征》告竣,攜以質(zhì)予。凡夫宗規(guī)、宗法、宗禁等,昭若日星,嚴如龜鑒,為我子姓固宜恪守成規(guī),永禁勿替。庶有以光大我家,不負后人仁孝之思爾,老筆不文,難語稽古,勉矢數(shù)言,聊敘宗譜。 旹
皇清順治二年歲次乙酉春王正月榖旦, 同宗人吳甡拜撰 石湖子三世孝友小傳 石湖子,名正己,字孺敦,別號湖天釣叟。其先文貞公與余祖文清公兄弟也,派咸出河南桑棗門地,載在譜籍,昭昭可稽。瀨之派數(shù)傳十二世祖蘭,族始大。蘭號芳亭,事母以孝,撫按屢旌。生子二,伯棟,仲則石湖子祖右溪邦公也。右溪公,宗族稱孝,鄉(xiāng)黨稱弟,古淳篤君子也。生子者五,其四則維恭應禮公,即石湖子父。為人端謹有行誼,家漸饒,食指漸繁,族中昆季有貧乏者,常待以舉火,撫諸侄如其子,里人莫不推維恭公長者。公有四丈夫子,而石湖子則居長也。幼而穎異,性惟孝友,不類凡兒。維恭公喜而撫之曰:是兒,其亢吾宗乎?念先文貞正肅公積德累仁,久之未有興者,因就外傅學焉,時時最。石湖子從諸名士游,曰:“子知弈乎?與勝己者處則高,與不如者處則下,學如是矣,小子聽之?!笔影菔芙蹋擉艔膸?,攻古槧鉛。未幾弱冠,補博士弟子員,爰是設教城南石湖之浦,閱有卅七祀,因以石湖自號也。其一時桃李盈門者,率多斐英泮林。時登獅峰舒嘯,棹湖天賦詩,都人士罕見其跡,邑有司聞聲相思。生平無浮言,無劇色,無作一不可對人言事,且篤于宗黨之誼,宗黨咸愛敬之。與人交如飲醇醪,令人自醉,久而其敬不渝。至其為文,奇郁典奧,三代瑋寶也。然往往見絀有司,石湖子絕不緣是萌一怨尤,唯云莫非命也,順受其正己耳。吾知異日國家征聘隱逸,安車玄纁,行賁中山,吾子寧郁郁終也哉! 明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淮南宗人吳甡著 湖天釣叟聽 云山蔚蒼,湖水汪洋,廣大無際,深沉莫量。亙乾坤之玉宇,浴日月之金光。臥白潭之蛟龍,儀丹山之鳳凰。聆沙寺之鐘響,望別浦之帆揚。引江山之蒼秀,居高士于是旁。伴撲地之閭閻,寓當代之才良。有孺敦之高蹈,號釣叟而昭彰。予同宗而共派,因避亂于湖湘。握手談忠孝,荷不我之遺忘。見其志不在魚,而未嘗舉網(wǎng)。于舟航時困倦,臥于升床。夢一仙子造我文房,進退有禮,動履安詳。揖予而言曰:孺敦之士,館于肇莊。豈登臺而把釣,罔歌唱于滄浪。號湖天之釣變(叟),明以比而平章。予亦進而與之言曰:夫釣于釣者,求養(yǎng)于釣,烏有子陵釣臺之高翔?漁于漁者,挈家于棹,何如子牙渭水之孤芳?以直釣而存名,匪求鮮之克道。夫孺敦子以出世之望,寄云水之鄉(xiāng)。擁書萬卷,陶鑄郡良。挺然樹疾風勁草之操,淡然守白水盟心之常。不慕人之富,何必積于倉箱;亦不愛人之貴,何必升于廟堂。唯誨人而無倦,偕童冠以雄談。第以釣而托跡,斯盤桓而尚羊。其于春也,愛楊柳千條之線;其于夏也,喜瀨荷十里之香;其于秋也,玩紅蓼藏鷗之景;其于冬也,訪寒樓玉雪之芳。或啄歌于風月,或酩酊于壺觴。等軀殼于沙鳧,雖塵埃于遠疆。釣所以釣清風于千古,漁所以漁道誼于一方。當奕葉之昌熾,方慶源之流長。于以紹正肅之華胄,于以續(xù)金陵之循良。須叟夢覺,三嘆徬徨。鶴駕翱翔,仙子何之?不知其處,想以已度于蒼茫。 明相國宗老鹿友子筆 吳鹿友宗伯手書《付石湖子》 昨價回持字至,予值病床榻。自新秋至今,無日不從事藥餌。有莊臨漕堤咫尺,堤決水漲,宛在中央,真如隔世在湖海之外,又不止武陵桃源也。聞蕙帳猶設,石湖子意桃李盈門,固是樂事,而好為人師,尤學者大患也。當竿頭進步,奮翼澠池,作吾家千里駒,一慰老眼,是望!茲緣病衰,久置筆硯,微言奚足播美前徽,既屬同派,勉弗克辭,敬作石湖子傳,三世孝友大略已載百一矣。厚意殷殷,敬識五中,病中草字。尚容異日圖晤,不一。
明弘光元歲《寄孺敦子》 吾吳先吳人,后祖阿演翁以從戎隸河南衛(wèi),遂家于河南洛陽縣桑棗門地。至明宏(弘)治間有宗人諱成(編者按,文中多“子諱興,孫諱全”六字),娶李氏,生子二,長瀚、次瀛,同舉鄉(xiāng)薦,又同第進士。季弟�早世。瀚公初授南京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其時一遣人回溧水查譜問宗,至后,復任應天府府尹,于升任巡撫三關(guān)之時,親臨我溧,拜祖認宗。及瀚公卒,曾有訃聞我宗,隨有南山、西岳翁等往洛陽吊慰。瀚公生于成化丙午六月二十八日,卒于嘉靖庚戌八月八日,享年六十有五。配王氏,累封淑人。生子二,長三樂,領省解,第進士,改翰林庶吉士,歷官駕部郎中,次三聘,舉人。孫男三,長本善,次本德,季本仁。族眾世猶居洛。 吳甡隱居在溧水達十年之久,在溧水有著很深的影響?!俄樦武嗨h志》稱“邑中忠孝節(jié)義,公多贊傳以表章之”。 發(fā)掘吳甡在溧水的歷史,是溧水文史研究的課題之一。錦繡堂《吳氏宗譜》內(nèi)收藏了這么多有關(guān)吳甡的史料,是我們的一大收獲。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m.fs-ll.com.cn/thread-48301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