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0-12-28 21:09 編輯
轉(zhuǎn)發(fā)說明: 前一時期,長沙網(wǎng)友李志良、李志國曾通過本網(wǎng)站求助找尋知縣李可埴后裔,由于 溧水這支李氏宗親缺乏家譜等重要史料的印證(已前后三次走訪過十里崗李氏、新莊李氏、老莊李氏族人,都沒有查證到真憑實據(jù)),但根據(jù)《溧水縣志》,溧水確實記載有知縣李可埴一族在溧水居住生活繁衍,而根據(jù)長沙李氏宗親李志國傳來的《李氏宗譜(敬愛堂)》及我們在網(wǎng)上所搜集到的資料,也確實證明李可埴后裔在溧水幾處地方生活過的事實。李志國先生傳來的《李氏宗譜》(通過QQ),我僅提供給本地的五位文史研究愛好者(吳大林、傅章偉、江文宏、潘惠明、宋政灝),大家也經(jīng)常交流李可埴后裔在溧水的查尋方向。以下轉(zhuǎn)發(fā)的《明朝溧水縣令李可埴》一文是江文宏先生根據(jù)《溧水縣志》、《李氏宗譜》及對照相關(guān)聯(lián)的溧水姻親、好友《姓氏宗譜》而獨立完成的新作。作者通過查找多種史料,相互印證,推論較為嚴謹。如文中提到的烏山老庵從地理位置上看與十里崗李氏村落相符,另麻山老莊、豐安寺都曾安葬過李氏族人的記載,按古時交通不太便利的情況來看,其李氏族人居住應(yīng)該在附近,還有根據(jù)史料得知的溧水縣城、雙眼井、石湫壩都有李氏族人居住過的記載,都是有待調(diào)查尋證的。詳情請閱讀江文宏先生的萬言新作吧。這里我順便介紹一下作者簡況:江文宏,1985年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中學高級教師,長期在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任教,并先后擔任過省溧中、區(qū)政府教育督導室的領(lǐng)導工作?,F(xiàn)為溧水區(qū)地方文史協(xié)會會員,業(yè)余從事溧水地方文史的整理與考證,主要研究溧水古代教育、名宦鄉(xiāng)賢以及歷史遺跡等方面內(nèi)容。前一時期已經(jīng)通過本網(wǎng)站《中山文史》版塊發(fā)表過幾位有關(guān)溧水知縣的研究專文。在此友情提醒:網(wǎng)友可以分享學習,但不能私自轉(zhuǎn)發(fā)到其它公眾平臺,版權(quán)屬于江文宏個人所有。謝謝!
轉(zhuǎn)發(fā):健康快樂 2020年12月25日
微信圖片_20201225114141.jpg (134.8 KB, 下載次數(shù): 123)
下載附件
2020-12-25 11:38 上傳
微信圖片_20201225114129.jpg (124.84 KB, 下載次數(shù): 116)
下載附件
2020-12-25 11:38 上傳
這是江文宏先生12月22日正在走訪麗山老莊的村民。
微信圖片_20201225114149.jpg (44.67 KB, 下載次數(shù): 128)
下載附件
2020-12-25 11:38 上傳
明朝溧水縣令李可埴 江文宏
不久前,吳建溧先生轉(zhuǎn)來湖南長沙李良垂先生求助溧水文史愛好者幫其查找李可埴后人的信息,同時轉(zhuǎn)來了部分敬愛堂《朝天李氏族譜》的資料。之后組織了吳大林、傅章偉、宋政澔等老師進行了相關(guān)尋訪工作,我也參與其中。我們雖然梳理了一些思路,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質(zhì)性的進展。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對《朝天李氏族譜》中李可埴的行狀和年譜進行了點校,并結(jié)合族譜中的世表和溧水縣志中的相關(guān)信息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寫成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對李可埴有進一步的了解。 一 李可埴的生平 李可埴(1586—1653),字植之,號夔龍,一號澹庵,湖廣善化縣(今湖南長沙)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湖廣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文震孟榜第三甲第63名進士。 李可埴于天啟二年六月選授南京應(yīng)天府溧水縣知縣,冬月到任。天啟四年(1624)兼攝高淳縣令。天啟六年(1626)七月,父親李先春去世,因丁艱離任。崇禎二年(1629)服闋,補授河南封邱縣知縣。崇禎三年(1630)升兵部主事。崇禎五年(1632)請假家居養(yǎng)母。崇禎六年(1633)奉母親之命出仕,補授福建泰寧縣知縣,不久丁母憂。崇禎八年(1635)秋,服闋,補授浙江余杭縣知縣。崇禎十二年(1639)升南京戶部主事。崇禎十三年(1640)差管淮安鈔關(guān),升南京戶部員外郎。崇禎十四年(1641)升南京戶部郎中。崇禎十六年(1643)春,升南直隸鳳陽府知府,敕授中憲大夫,于秋季到任。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北京城破,致仕。 二 李可埴任職溧水的事跡 據(jù)《順治溧水縣志》卷六記載: 李可埴,字夔龍,湖廣善化人,由進士,天啟二年任。賦性淳良,不為察察,與民相安。至五年,以兵餉欲借改折暫征,公有伸免,文移甫行,而丁艱去。服闕,補他縣,惠政亦如在溧焉,后擢戶部,升鳳陽知府。時楚寇亂,不能歸,以遺愛在溧水,遂家焉。 據(jù)《光緒溧水縣志》卷五記載: 李可埴,字夔龍,湖廣善化人,由進士,天啟二年任。性渾厚,不為苛察,與民相安。五年,以兵餉欲借改折暫征,可埴力為伸免,文移甫行,而丁艱去。服闕,補他縣,亦多惠政,后擢戶部,升鳳陽知府。時楚寇亂,不能歸,以遺愛在溧水,遂家焉。 李光座《中憲大夫鳳陽府知府澹庵李公行狀》(節(jié)選) 乙卯,以經(jīng)藝冠本房,又七年,而成進士,筮仕,得溧水令。 甫下車,邑有編審之役,向來積弊多端,公力加釐剔,苦心裒益,事竣,邑稱公平。錢糧條折征收,舊有分項,小民苦其繁擾,胥吏乘之為奸,公條陳為一則,民甚便之。邑南以筑東壩,故渰沒腴田數(shù)萬畝,歷經(jīng)上臺題吁獲邀改折,甲子歲陽侯肆虐,米價涌貴,計部復有借漕之檄,人心皇皇,公力請于上臺疏改,次年得免重困。 溧自經(jīng)大潦后頻遭旱魃,公齋虔步禱,甘霖輒降。民有小忿小隙輒誣告,各院臺諸司關(guān)提者叢集,公不避強御,一切持之不發(fā),甚至與比部郎為角,察豪猾之表里為奸者治之,其風少息。他如,飭修黌宮、會課諸生、禁圖賴、禁增贖、嚴保甲、明鄉(xiāng)約,凡職所當為者,靡不盡心力。三載考績,獲邀旌綸,榮兩尊人,士民為紀載歌詠以識盛美。方幸得行志以報君父,無何,而封公已謝世矣。 李光座(1610—1680),河南祥符人,順治六年(1649)劉子壯榜三甲十七名進士,康熙十二年(1673)任江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李可埴任河南封邱縣令時曾分校河南鄉(xiāng)試,李光座是他選拔的舉人,于其有知遇之恩。 根據(jù)這些材料,整理李可埴的事跡大致如下: 1.不為苛察,與民相安 所謂苛察,就是以煩瑣、苛刻為明察。如,《后漢書·魯恭傳》:“州郡好以苛察為政,因此遂盛夏斷獄。”但大多親民的官員卻不愿意拿一些繁瑣的事情來折騰老百姓?!肚f子·天下》說:“君子不為苛察?!痹阡嗨h志上只是高度概括地說李可埴“性渾厚,不為苛察,與民相安”,但李光座《中憲大夫鳳陽府知府澹庵李公行狀》中就說的具體多了: 邑有編審之役,向來積弊多端,公力加釐剔(lí tī,清理剔除),苦心裒益(póu yì,減少和增加),事竣,邑稱公平。錢糧條折征收,舊有分項,小民苦其繁擾,胥吏乘之為奸,公條陳為一則,民甚便之。 編審之役,是指人丁編審制度,其實質(zhì)是賦稅徭役制度。明朝末年,賦役制度實行重大改革,落腳點便在人丁和丁銀的編審上。徭役濫行派征,積弊日久,就會影響百姓生計,百姓為逃避徭役,也會隱藏人口,導致承擔賦役的載籍人丁減少,當差人丁的負擔日趨加重。而丁銀,來源于折銀派征的差役、稅收名色,種類繁多,情況非常復雜。具體可參見縣志中的田賦志。 在李可埴任縣令之前,僅萬歷年間,劉應(yīng)雷、傅應(yīng)禎、吳仕詮、陳子貞、徐必達、徐良彥、朱身修、張錫命等縣令都從不同角度來為百姓的生計問題操勞,得到溧水百姓的愛戴,百姓自發(fā)建祠以示感激。李可埴接任張錫命之后,雖然漕糧改折的事情告了一個段落,但人丁編審仍是一個重大考驗。李可埴對原有資料進行認真的清理和查證,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同時在錢糧條折征收等問題上,他把種類繁多的分項進行了合并,使操作過程簡單易懂,既減少了百姓的麻煩,又使得奸吏們難以乘機暗箱操作。 2.戶部借漕,力為伸免 李光座《中憲大夫鳳陽府知府澹庵李公行狀》中說:“邑南以筑東壩,故渰沒腴田數(shù)萬畝,歷經(jīng)上臺題吁獲邀改折?!边@件事的背景便是溧水漕糧改折。據(jù)《順治溧水縣志》卷一記載:“萬歷二十八年庚子(1600),邑民張曉、熊子成等,以廣通鎮(zhèn)筑壩,上游之水無所泄,蕩沒沿湖腴田八萬余畝,每歲額糧加派各鄉(xiāng),民苦賠累,具疏叩閽,泣請漕糧改折如高淳例。”本已得到朝廷同意,可至萬歷四十六年(1618),朝廷以軍需孔棘,溧水縣漕糧復征其半,至萬歷四十八年(1620),溧水漕糧全征。“天啟二年(1622)壬戌,應(yīng)天府尹徐必達,據(jù)知縣張錫命詳文移撫院王象恒、按院易應(yīng)昌會題,準溧水漕米永遠改折,合邑戴之。”此事亦可參見《順治溧水縣志》卷六“徐必達傳”“張錫命傳”。 可是,好景不長,到了天啟五年,“五月十七日,大風雨,晝?nèi)缁?。秋旱。十一月二十五夜,地震有聲。是年,京儲告匱,天下改折,地方暫借漕米一年。溧水自是不復折。相沿?!薄爸撂靻⑽迥?,天下改折,地方借征本色。”(見《順治溧水縣志》卷一、卷四) 古代賦稅制度中,漕糧、本色、折色、改折、半征、全征、復征、復折等概念的內(nèi)涵非常復雜,又因為溧水縣南東壩的遺留問題,使得農(nóng)田面積、稅賦征收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溧水的財政,但漕糧改折的事情,是涉及溧水百姓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穩(wěn)定的大事,哪一任縣令都不能馬虎。天啟五年,溧水夏雨、秋旱、地震等自然災(zāi)害接連發(fā)生,朝廷又因京儲告匱而向地方暫借漕米,老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 李可埴“力為伸免”的背景,李光座《中憲大夫鳳陽府知府澹庵李公行狀》中也說的比較詳細: 甲子歲(天啟四年,1624)陽侯(水災(zāi))肆虐,米價涌貴,計部(戶部)復有借漕之檄,人心皇皇,公力請于上臺疏改,次年得免重困。 據(jù)《順治溧水縣志》卷一記載:“四年甲子,五月,溧水蛟出,沒民居?!彪S即,天啟五年,又是兩次地震,水災(zāi)旱災(zāi)相連,米價暴漲。 據(jù)查,《順治溧水縣志》卷一記載,“萬歷四十二年甲寅,歲豐,米一升,錢僅五文。而《光緒溧水縣志》卷十三“陶栩”中說,“天啟、崇禎間,歲大饑,斗粟千錢。栩出粟,按戶給散,全活甚眾?!逼匠XS年時,一升米只有五文錢(一斗為十升),可天啟年間,因為饑荒,一斗糧食能值一兩銀子。老百姓本來就度日如年,可朝廷還要“暫借”漕糧(水路運輸?shù)募Z食,供應(yīng)京城可接濟軍需)攤派給百姓,這讓人情何以堪啊。李可埴竭力向上臺伸免,于天啟六年得到了回復,“文移甫行,而丁艱去”,老百姓藉此暫時得以擺脫困境。 3.齋虔步禱,應(yīng)對災(zāi)害 李光座《中憲大夫鳳陽府知府澹庵李公行狀》中說:“溧自經(jīng)大潦后頻遭旱魃,公齋虔步禱,甘霖輒降。” 溧水有城隍廟,洪武二年(1369),朝廷詔封各縣城隍之神為“鑒察司民城隍顯佑伯”,溧水百姓對城隍神猶為信奉。張錫命于萬歷四十六年(1618)任溧水縣令時城隍廟失火,于次年進行了一次大修。天啟三年(1623),城隍廟內(nèi)寶慶橋毀壞,邑民姚守元曾捐貲獨修(見《順治溧水縣志》卷三)。 溧水城隍廟通常于春秋二仲(仲春、仲秋,即二月、八月)舉行祭祀活動。到了天啟三年,城隍廟是修好了,可是,天啟四年至天啟五年夏天連續(xù)水災(zāi),天啟五年秋天至天啟六年又連續(xù)旱災(zāi),李可埴便在地方賢達的陪同下,多次前往城隍廟等廟宇去“齋虔步禱”。所謂齋虔,指虔心齋戒;所謂步禱,即禹步禱告,禹步是指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chuàng),故稱禹步。民眾認為,禱雨若能靈應(yīng),乃是山川神祇響應(yīng)地方官員和信眾的祈禱誠心所產(chǎn)生的效果,所以災(zāi)年禱雨,其實是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官吏與百姓關(guān)系的重大的宗教活動。李可埴在大旱持續(xù)的情況下,多次前往城隍廟、東岳廟等宗教場所去虔齋禱雨,最終使得“甘霖輒降”。 (轉(zhuǎn)下一帖)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
1、如本文中文字或圖片侵犯了貴方的版權(quán)或名譽權(quán),請與我方聯(lián)系,我方在核實后,會及時刪除。
2、本文由網(wǎng)友自行發(fā)布,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3、對于不當轉(zhuǎn)載或引用本網(wǎng)站內(nèi)容而引起的民事糾紛、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wǎng)站不承擔責任。
本文地址: http://m.fs-ll.com.cn/thread-526608-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