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希夷 于 2021-5-11 11:29 編輯
《中山文史》版轉載帖文通告 為了宣傳,推介溧水的本土文化文史,幫助有興趣了解,探究,發(fā)掘溧水本土文化和文脈的朋友深入系統(tǒng)地熟悉溧水的文與史,114網與溧水地方文化協(xié)會合作欄目——《中山文史》版塊征得溧水區(qū)政協(xié)原文史委負責人和主要編纂人同意,于本日起開始不定期轉發(fā)由原溧水政協(xié)文史委編緝成書的共三十期《溧水古今》上的文章,以便各位網友可系統(tǒng)地,有目的地了解我溧水區(qū)的文化歷史,鑒古知今,繼往開來,以期繁榮我們的文化生活。
本版所轉的《溧水古今》上的文章均以“文脈流”的名號轉發(fā)并注明原著者,取溧水文脈源淵流長之意。歡迎大家流覽,關注,并提寶貴意見。
《插竹亭記》 ——周邦彥的一篇佚文 作者:李厚發(fā) 北宋詞人周邦彥任溧水縣令時曾作《插竹亭記》?!朵嗨h志·古跡》載:“插竹亭故址在小東門外岡脊,今廢”。亭亡址圯,湮沒無聞了。但在《溧水縣志·藝文志》中又收有曾彥撰的《題俞氏插竹亭》五言詩一首。惟獨《插竹亭記》原文《縣志》中未錄,故不知所云。近年蔣哲倫校編的《周邦彥集》(1983年3月,江西人民出版社),據編者自稱此書是“周邦彥現在詞、詩、文的結集”,但也僅將《插竹亭記》作為“供文存目”收入書中。 1984年,在全縣進行文物普查時,我們在孔鎮(zhèn)鄉(xiāng)發(fā)現了《俞氏家譜》,并從中獲見周邦彥于(宋)紹圣三年(1096),所撰的《插竹亭記》全文,可補縣志之缺,并為從事周邦彥研究者提供點滴參考資料,現將原文照錄并標點如下,皇祐三年,俞君于美舍町疃植花,以斷篠扶立之。既而花熳篠茂,掘之得根苞焉。移植先壟,又移于外圃,皆活。后數年,大者悉中榱桷。凡根株惟竹難遷,遷必以良日,并置故土,隨所向背,旁設倚據,以防傾萎,猶或不生。而俞氏之篌初離燔燎,斬取其半,僑刺土中,決無可生之理,遂能滋植,蓋亦異矣!俞氏世宦,巨室望也,長田其遠族,中山其近屬,獨君美好禮而壽,有子孫耽學能世其家,其世祀殆未乏也。詩不云乎,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物之堅久晚茂,能閱眾朽,莫過如此。而竹能無根而苞,其祥又可知矣。紹圣三年,作插竹亭,余為題其榜,又記其異,冀勉其子孫焉。 錢塘周邦彥。周邦彥何以能為俞氏撰《插竹亭記》?茲略談所見:細察《俞氏家譜》中的“世澤錄”,其家早先分為浙江新安(今淳安)和建康中山(今溧水)兩支,同屬一宗。新安一支在北宋神宗時因俞獻可、俞希孟、俞師錫等,接連考中了十名進士,被稱為“十榜名家”,顯達于當時。中山一支從北宋真宗天禧年間、經歷仁宗朝,到哲宗紹圣年間的七十多年當中,也是人才輩出,先后有俞達、俞遵、俞玨、俞球、俞仲翁、俞徹、俞逢、俞宣等八名進士,由于甲第之盛,仕宦之隆,夙稱望族。(溧水北宋狀元偷栗是徽宗崇寧四年(1105)進士,俞喬是宣和年間進士,皆在周邦彥作此記文之后。所謂“聯翩十榜,名顯中山”此是后話。) 俞君美是俞氏遷溧水后沿溯正傳的第九世孫,出生于任宦巨族,是一位名閥邑紳。他在皇三年(1051),“以插竹護花而竹活且茂”,成為一種“異跡”。姑不論其事之真實性如何,即使真的是用桔竹竿“僑刺土中”而成活,“掘之得根苞”,一般也不會轟傳太久,而由于周邦彥這位大名士,為他家作了這篇《插竹亭記》,此事就流傳下來了。 按此篇文章的語氣,既有“記異”之筆,也有“存疑”之感。因為作者對于“異跡”也只能是就主人之口述,而無法驗證四十五年之前插竹當時的實況。用意不外乎借“竹苞松茂”之即景,作俞氏先世“積德召祥”之贊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