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查看大圖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
本帖最后由 健康快樂 于 2024-11-11 17:13 編輯
據艾園村張氏宗譜記載,艾園村是一有近八百年歷史悠久古老富饒的村莊。它地處三丫圩中,土地平坦肥沃,縱橫交錯的水溝渠環(huán)繞村莊,草青水秀的魚米之鄉(xiāng)。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仍到處可見溝、塘里長滿著菱和藕(如圖1、2)。村婦們坐在小魚盆一字兒排開采菱忙(如圖1),八月節(jié)前,在生產隊,每隔一個星期采一次菱,每家分到二三十斤菱角;秋收后生產隊抽干水塘挖藕,一次分上幾十斤白嫩的藕,當年可以補充計劃經濟時代的口糧不足。小時候在田野放鵝鴨,常見魚躍出水面,有的躍到田埂上被村民逮回家。春天,溝塘水滿的季節(jié),我曾幾次撿到跳上田埂一二斤重的鮮活魚。清晨,上學前到池塘邊,不一會兒伸手就可捉到半斤把青蝦。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艾園村每畝年達一千四五百斤糧,有許多田塊年產近一噸糧,受到上級省、縣政府的表彰。
1.jpg (106.2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1. 農婦采菱忙
圖2. 荷塘嫩藕
2.jpg (38.27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3.艾園村西南,豐收在望,2012年10月3日攝
3.jpg (89.5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4.艾園村西南,2012年11月攝
4.jpg (110.9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成為全溧水縣乃至江蘇省聞名的村莊,時任的江蘇省省長、省委書記等都曾先后到訪過艾園村。早在1958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謝啟龍同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出席全國群英會,讀初小時,聆聽過他出席全國群英會的報告。1965年,時任艾園大隊的黨支部書記謝嗣道同志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范。 歷史上的艾園村,村民們勤勞善良,耕讀傳世,書香傳家,人文薈萃,在外地經商做生意的人很多,一直是當?shù)馗辉5拇迩f,孕育出許多當?shù)赜忻倪_官和富豪。村上有許多三、五進的樓群和庭院, 280多年前,在村東邊有清. 乾隆帝恩準賜字旌表建立的二座雄偉的大理石牌坊。為此,歷史上村民們也遭遇幾次浩劫與災難,在人們的記憶中。據艾園村張氏宗譜記載張氏宗譜載:在清咸豐元年(1851年)廣西省金田縣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老年村民至今一直稱為“長毛”)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為首都,改名為天京,距村九十華里,由于村上富豪多,長毛為了鞏固政權,到富有的村莊,搶掠村民財富;把當年的富豪指為清朝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進村后大肆搶劫燒殺。據清代出生的老年人講“長毛” 進村,見青壯年就殺,血流遍地,僅謝氏“英” 字輩份就有48人被殺害,謝冒失子當年買的木材及在新房子建的樓房、走馬樓和村上的許多樓群被焚燒,許多村民的住宅被焚毀,夷為平地。直至百年后,解放初期,仍可見殘墻斷壁,地面露出當年房址內鋪設的露天青磚,磚石瓦礫遍地。村上許多老年人流傳著“長毛殺人不眨眼,劫數(shù)難逃”, 有關“長毛”的作惡的傳言很多。艾園村張氏宗譜上還看到“金田匪亂”,艾園村成“廢墟”記錄的慘景。張氏宗譜載:“咸豐初葉【注:咸豐六年(1856年)太平軍攻陷溧水】,金田匪亂,村落為墟,張氏雖聚族而居,而重歷滄桑,或因避難而涉居異地或因懋遷而寄居他鄉(xiāng)……”。(謝氏宗譜前半部“動亂”年代被焚毀,不能考證),艾園村東及村西的房址面積直到解放后二十多年,仍還沒有達到百年之前房屋遺址的范圍。
5.jpg (234.8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5. 艾園村張氏宗譜載:廣西金田太平軍起義,攻陷溧水, 艾園村淪為“廢墟”的記錄
八十七年前,南京人民遭到日本帝國的侵略帶來的災難,在日軍進攻南京城前夕,1937年11月29日,日軍三支航空兵部隊的37架飛機以溧水的整個城區(qū)為目標進行狂轟濫炸,投下了155枚、共計14噸多炸彈,史稱“溧水大轟炸”,溧水有1200余人遇難,五天之后的12月4日,作為進攻南京先遣隊之一的日軍114師團步兵115聯(lián)隊第3大隊向南京主城區(qū)進攻時,先占領了溧水城,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隨即大肆燒殺淫掠。日偽勢力不僅盤踞縣城,在全縣的一些重要村鎮(zhèn),如洪藍、方邊、柘塘等交通要道構筑工事,建立據點、派駐軍隊。日軍在緊鄰柘塘鎮(zhèn)北面的梅山頂上修筑碉堡等易守難攻的工事,駐扎軍隊。日本兵經常下山到附近的村莊燒殺淫掠,富饒的艾園村就成為日軍經常光顧騷擾的村莊。我曾聽謝振倫等幾位老人講述過日本兵幾次進村燒殺淫掠的慘況。 艾園村處在水套里,溝塘縱橫交錯,環(huán)繞著村莊,外地陌生人往往進了村莊轉悠后常常走不出村莊,如眼看地墟村與艾園村距離很近,對面相望,看似走十分鐘就能到達,但彎彎曲曲交錯的水溝阻擋,熟悉路況的村民繞道走,要三四十分鐘才能到達。當?shù)鼗钴S的新四軍游擊隊晝伏夜出,對駐地日軍經常襲擊騷擾。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游擊隊員方東海等人,經常深夜,在日軍駐扎的梅山腳下,用洋鐵箱子里放許多爆竹點燃后跑開,乓乓乒乒地劇烈爆炸聲,引起山上日軍的驚恐,機槍向山下瘋狂地掃射。也聽老人們講,三個日本兵帶著武器端著槍,初次向艾園村進發(fā),經過外河黃土橋,還未進村,看到三菱溝稻田埂上架著一部村民灌溉用的水車,三個日本兵誤以為是架著的大炮,他們立即臥倒在地,用槍掃射,打了一陣子彈,水車布滿彈痕未動,他們才知道不是大炮,上當了,才小心翼翼地進村擄掠搶劫。駐在山上的日軍不敢輕舉妄動,總是提心吊膽。他們經常騷擾的地方,在路口設置“路標”指路,或靠日偽人員走在前面帶路。 2018年3月23日,溧水區(qū)經濟開發(fā)區(qū)召開艾園自然村拆遷動員大會,在村內謝氏宗祠大門左側的一棟舊宅的山墻上,遠處一進村就清晰看到從右至左有“仁丹”兩個白色大字(見圖6),更加引起廣大村民們和文物管理部門的注意。因為,這是日軍侵華戰(zhàn)爭期間,日本間諜打著經商的幌子,張貼的廣告給日軍指路的作用。再則,這座瓦房在抗戰(zhàn)期間是我新四軍的秘密聯(lián)絡點,與周崗圩區(qū)僅有秦淮河相隔。新四軍活躍在相對封閉,日、偽不敢輕易進犯的水鄉(xiāng),一河之隔的周崗圩的新四軍地方抗日大隊領導常來這里,領導和指揮敵后抗日工作。大隊長劉鶴亭、政委王久珍、中隊長方東海經常駐腳這里,大隊長劉鶴亭被偽軍殺害于距近村北面附近的秦淮河灘,犧牲時年僅30多歲。村民們要求保護這幢有紀念意義的房子,拆遷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幢又一幢的房子被扒倒。正當外地的拆遷隊登上這座房頂,已揭卸掉這幢房子二架多瓦塊和木楔子時,被村民發(fā)現(xiàn),大家十分焦急。
6.png (861.21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6.山墻上侵華日軍寫有“仁丹”二字,修復保護的清代建筑物
有村民立刻打電話給負責文物保護的溧水區(qū)文旅局,接電話的文旅局科長史弘玉接電話后立刻打電話給溧水區(qū)經濟開發(fā)區(qū),開發(fā)區(qū)領導及時打電話給拆遷隊的領導,指令立即停止拆卸,并將己拆卸的部分要修復后,恢復原貌,這幢房子才幸運地保存下來。在開發(fā)區(qū)的大力支持下,原村委會主任謝英枝的籌劃下將該瓦房建設成為社區(qū)“紅色教育基地”(見圖7)。 民國文物收藏家王世清說:“仁丹”是甲午戰(zhàn)爭后由一位名叫森下博的日本軍人開發(fā)的口服藥丸,外觀為銀色小珠,氣味芳香,味道清涼,有提神醒腦、消毒殺菌的功效,很早就大量傾銷到中國市場。早在抗戰(zhàn)爆發(fā)前,中國各地就出現(xiàn)了大量仁丹廣告。
7.png (316.6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7. 建成柘塘社區(qū)“紅色教育基地”,2021年10月1日
8.jpg (181.4 KB, 下載次數(shù): 0)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8.“追尋抗戰(zhàn)遺跡,傳承烈士精種”,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021年10月1日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日軍又在中國城鄉(xiāng)各地的城墻、民房、橋梁等交通要道上涂刷“仁丹”廣告,以作指路的喑記。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時,夏天高溫時節(jié),國產的“仁丹”是村民家中常備的防暑藥品。 據當事人回憶以及一些學者考證,這些“仁丹”廣告其實是為日軍指路的“路標”,玄機隱藏在廣告畫中將軍形象人物的“仁丹胡”上,如果胡子左撇朝上,右撇朝下,說明左邊的路通暢;如果胡子左撇朝下,右撇朝上,說明右邊的的路通暢;如果兩撇都朝下,則表示兩邊的路都不通;如果兩撇都朝上,則表示兩邊的路都很暢通。
9.png (1.08 M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9.日軍將軍形象人物的“仁丹胡”廣告
如果“仁丹”廣告沒有畫人物,只有“仁丹”二字,其實也隱藏奧妙,主要體現(xiàn)在筆畫中,日諜通過筆畫的翹、垂與平來指示道路。艾園村這幅“仁丹”二字及周圍的圓是用白色抗老化的白色油漆寫畫的,經過八十多年的風吹雨打才仍清晰可見,艾園村現(xiàn)在保留這幅有八十多年的日軍喑藏殺機的廣告。王世清說:“可能是南京僅存的一處,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罪證,應該予以保留”。 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青年抗戰(zhàn)史學者胡卓然說: “《江蘇文史資料》第29輯《汪偽政權內幕》中收錄有一篇《汪偽特工總南京區(qū)始末》,記述了南京淪陷以前城區(qū)附近的‘各鄉(xiāng)鎮(zhèn)里巷’其實都有日寇特務布設的‘仁丹’路標”。“艾元村這幅‘仁丹’廣告是南京現(xiàn)存唯一的一處,它是日軍侵略南京,侵略溧水的見證”。當時一般人看了,都認為是外商藥品廣告招徠生意的,并不注意有其他企圖。孰知這是使人意想不到而具有特務性的暗記。 解放后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從小很清楚地記得,實際上艾園村上有五處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路標”廣告的罪證。聽老年人講,日本日本軍國主義在1937年12月13日占領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后,1938年4月,油菜開花的時節(jié)進村作惡,他們就開始在村上主要路口的墻上作 “路標”奧秘的廣告,現(xiàn)在能看到僅有村頭謝啟源住房西邊山墻上的一幅,見圖6,在村上位置,見圖10.衛(wèi)星照片(標記為①)保留至現(xiàn)在。我很早的時候對這些廣告很留心,也一直認為僅是商業(yè)性質的廣告,實際村上共有五處這類廣告,四處是藥丸“仁丹”廣告,一處是 “美孚”火油(老百姓稱“洋油”)廣告,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出生的村民都會有記憶。在進出村唯一路口謝氏宗祠笫一進西邊山墻上一幅“仁丹”廣告,在村上位置,見圖10.(衛(wèi)星照片,標記為②位置);村中一條南北走向的主干道,這條村上主干道,老百姓稱它為“神路”,村③上婚嫁抬轎進出必經之路,也是老年人逝后出殯送葬必經之路,村民南來北往最繁忙的路,路中間用寬約50公分,長1米花崗巖條石連接哺設的路,從南向北約近有一里多路上長,雨雪天氣時,村民從石路面上走,鞋不被雨泥沾上。這條路,歷史上村民們用獨輪車推運糧食和重物,經數(shù)百年來,車輪滾動與條石路面磨擦磨損,條石中間形成一條深約3公分,上口約5公分的圓弧形車轱轆印痕,成為艾園村一道古老、歷史悠久的風景線和標志,這條路在本世紀初,農村道路改造,被水泥路面復蓋。在這條主干道上,謝啟衡(嗣科父)住房東南邊山墻上一幅“仁丹”廣告,在村上位置,見圖10.(衛(wèi)星照片,標記為③位置);在村前最東面,東家頭水塘邊碾坊東南前沿墻上一幅“仁丹”廣告,在村上位置,見圖9.(衛(wèi)星照片,標記為④位置);在村東南邊緣一條次干道路口,謝啟德住房東邊山墻上一幅火油“美孚”廣告,見圖10.(衛(wèi)星照片,標記為⑤位置),這條次干道也是一條“神路”,路的東面原來是菜園和農田沒有房子,路的西面是樓房和瓦房。因為在村的邊緣,走動的人跡較少,這幅特殊的火油“美孚”廣告喑藏玄機也無從考證。各幅路標廣告在村上路口的位置見圖10。它們隱藏的侵華日軍指路奧密已無法考證。
10.png (593.56 KB, 下載次數(shù): 1)
下載附件
2024-11-11 17:05 上傳
圖10.侵華日軍在艾園村衛(wèi)星照片上五處“路標”廣告①②③④⑤位置
從圖10可見,艾園村上五處“路標”廣告均在村前及東南位置,從解放初村上村民住房布局看,村前及東南位置分布的樓群、四合院和瓦房多,居住的富豪和富家相對多。日軍進村掠奪錢糧,主要是通過日偽人員帶路找村上有錢糧的富家。故艾園村上的五處“路標”廣告主要在通向富家的村前與村東南路口位置。而在村前最東面,東家頭水塘邊碾坊東南前沿墻上一幅“仁丹”廣告,這里偏僻,緊挨著農田和縱橫交錯的水溝,日軍無路可走,大概碾坊是村民稻米加工點,一直在使用,也是日軍認為掠取糧食,要光顧的地方。這“仁丹”二字,底面沒有白色底圓,其中隱藏侵略日軍奧密也無人知曉。 史料記載,早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國民政府也注意到了“仁丹”廣告的不同尋常,因此盡可能地涂抹、遮蓋“仁丹”廣告。大量的“仁丹”廣告其實早在抗戰(zhàn)時期就被涂抹掉,留到現(xiàn)在的更是少之又少。艾園村這幅“仁丹”二字及淺白色的底圓,經過八十多年的風吹雨打才仍清晰可見,有人說用白石灰或白粉寫的,我是搞材料研究的,這經不起推敲,如用白石灰或白粉寫的,最多10多年后,脫落或退色發(fā)黑就看不清了。“仁丹”二字及周圍的圓是用白色抗老化、有技術含量的白色油漆寫的,才有可能經八十多年,長年日曬和風吹雨打、雨雪沖刷仍清晰可見。 艾園村上五處其中有四處路標廣告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逐漸消失,拆遷前己看不到痕跡,并不是村民涂抹或遮蓋消失的。從這五幅路標廣告所處的位向,我分析認為消失的三處路標廣告都是面向東南,長年累月,白天經受的日曬時間長得多;江南一帶一年四季東南風多,面向東南,墻面上字畫直接經受日曬、風吹雨打與沖刷,逐年加快老化與脫落,乃至最后消失。村上五處“路標”廣告,謝氏宗祠笫一進西邊山墻一幅“仁丹”二字廣告,因為一進村口就進入人們眼簾,所在位置特別顯眼重要,被當年日軍瞄上,又因位置特別顯眼重要,解放后用石灰水書寫宣傳標語遭到復蓋。在2019年底,謝氏宗祠修繕,清理墻壁時,仍可見鏟刮下“仁丹”字的印跡與白色小碎油漆塊落下。唯有謝啟源住房西邊山墻上的一幅,這幅經八十多年日曬和風吹雨打仍清晰可見(圖6)。是因為它面向朝西,很少遭風吹雨打與沖刷,白天山墻遮陰字曬不到太陽,下午太陽西斜,它經受的西曬時間又很短。從自然環(huán)境上來說,它能保存近九十年仍清晰可見。“路標”廣告成為“南京現(xiàn)存唯一的一處,它是日軍侵略南京,侵略溧水的見證”,才有幸保存下來。近年來,它上面的字也逐年退色退化,變得模糊。建議溧水區(qū)文物管理部門與文物專家結合研究,以科學方法加以保護。 據村上曾目睹日軍進村搶掠的老年人講,日本鬼子初次進村,是1937年12月占領溧水和南京后的1938年春,油菜開花的時節(jié)4月,三個日本兵,活捉不到飛奔的雞鴨,就用槍打,村上雞飛狗叫,槍聲不斷,恐怖萬分,村民扶老攜幼,四處向田野逃難,鉆入青麥田和開花的油菜田畦溝里。我母親對我們子女多次講到,她抱著剛出生八個月的小姐,躲到離村邊很近稱為“吃水塘”岸邊油菜田里,我幼小的姐姐嚇得“哇!哇!哇!”地哭叫不停,和她們一起躲在油菜田的很多人,怕哭聲引起日本鬼子發(fā)現(xiàn)而遭殃,都催我母親趕快把她丟入吃水塘里淹死,以免連累大家。我母親流著淚,不忍心,在她哭的時候,用厚厚衣服捂住她的嘴巴不讓她哭出聲來,好長時間,她被捂嗆得臉色發(fā)紫,差點窒息死掉,說她命大。 就在人村民躲難的這段時間里,大家聽到在附近不遠處傳來“砰”的一聲槍響,不一會兒,就聽到一位村婦凄慘的哭喊聲。原來,三個日本兵逼著偽保長帶路,到住在三房敝廳笫一進比較富有的謝嗣發(fā)家搜刮錢糧,謝嗣發(fā)走到天井邊,身子一歪,手碰到一端槍的鬼子的槍柄,日本鬼子隨即向他開了一槍,子彈穿胸瞠而過,血流滿地,子彈頭飛向天井遠處墻腳攔土石,在攔土石上留下了一個茶杯口大的彈坑。日軍的暴行,激起廣大村民們的無比憤恨,深知國家貧弱遭列強的蹂躪與宰割的痛苦,家仇國恨,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2018年6月,我回到老家,三房敝廳正在拆毀,我想找到這塊留有彈坑的石頭保存下來,有可能送到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成為侵華日軍的罪證,可殘磚碎瓦堆成山,在老家又不能多呆幾日,要找到這塊石頭,已無能為力,為放棄這一念頭而嘆息。 聽我母親說,就在這一天,三個日本鬼子到無人在的我家院子強行牽走我家耕田用的一頭黃牛,日本兵把槍打死或活捉的雞鴨,搶劫來的許多大米捆扎后,馱在牛背上,運到梅山頂上日軍據點,搶劫來的雞鴨與黃牛宰殺享用。俗話說牛是農家寶,種田少不了,家里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家人痛苦萬分,村民們出于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和對鄰里鄉(xiāng)親的同情,在隨后農歷三月半,柘塘鎮(zhèn)廟會上,用村民們的募捐款買了一頭小黃牛仔,全家人感激不已。 1937年底,日本鬼子占領南京,燒殺淫虜,為非作歹。在1938年下半年,駐柘塘的日軍在街道上和進村莊到處抓丁,被日軍捉到的青壯年們被強行押送到南京,柘塘地區(qū)也不知有多少青壯年慘遭迫害。我的一位姑母十八歲嫁到本鄉(xiāng)的大陳村,結婚半年不到,我姑父陶家興被日本兵抓到南京后,杳無音信,生死不明,姑母遭巨大打擊,數(shù)年后,出家到南京棲霞寺削發(fā)為尼,抗戰(zhàn)勝利不久,身患乳腺癌重癥,二位小僧人從小路徒步來村上告知我父母,我父親和叔叔用毛竹桿捆扎的軟擔架,走小路從江寧、句容來回十幾個小時奔波,連夜把我姑母抬回艾園村家中,不久即病逝,埋葬在侵華日軍在柘塘梅山據點的山南面,我大哥生前年年清明節(jié)總要給她修掃墓,告慰她的英靈。 八年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幾乎占當時中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八。日軍為了全面占領中國,在各地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屠殺,造成大量百姓被無辜殺害。日軍侵華,罪行累累令人發(fā)指,義憤填膺。 歷史的屈辱絕對不能忘記,決不能讓它再次重演。我們這一代中國人要汲取歷史的教訓,國家的貧弱才會被列強欺負,所以一定要自強不息,振興中華,祖國的強大,才能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環(huán)境。
參考資料: 于鋒,南京溧水現(xiàn)日軍侵華罪證,老墻上顯露“仁丹”廣告 2018.07.25. 新華報業(yè)網,新聞 。
|